水清江碧 岸绿花红 正成大美栖霞最靓风景
发布日期:2020-06-04 浏览次数:730
有着占全市约25\%的80.19公里最长岸线和占全市25\%的8条入江支流的栖霞,在江水的滋养下,生态景观卓越,历史人文荟萃,黄金水道价值凸显。栖霞区深入贯彻党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以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守护好长江“母亲河”。通过几年来的持续治理,长江栖霞段生产岸线比例不断下降,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比重逐年提升,由幕府山滨江风光带、栖霞山滨江风光带、八卦洲环岛湿地自然景观带汇集而成的新时代“大美栖霞”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滨江城市、跨江城市,南京被长江所哺育,与长江休戚与共。而作为滨江区,栖霞区水网密布、水域纵横,全区水域面积约106.2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28.24\%,有大小河流455条,其中北十里长沟西支、北十里长沟东支、便民河、七乡河、九乡河、兴武大沟、滨江河、三江河等8条河道直通长江。
然而,过去,涌入长江的却并非汩汩清流。长期以来,工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严重污染长江水质。其中,北十里长沟西支作为省级入江支流重点考核断面,由于化工污染,水体颜色一天能变五六次,周边居民称其为“五彩河”。2017年,市委、市政府实行铁腕治污,由市领导直接挂钩督战河道治理,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资源”。累计投入超20亿元,全面实施河道水环境及沿线景观治理工程,采取拆乱整破、清淤护底、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系统措施,使河道水质得到改观。
目前,全区8条入江河道已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其中北十里长沟东支、西支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同步开展雨污分流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先后完成261个雨污分流片区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全覆盖;先后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39.5万吨,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如今站在栖霞区瑞福大街桥头可以看到,北十里长沟东支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水草摇曳,岸两边草地翠绿、杨柳依依。据沿岸的居民介绍,以前这里河水污浊黑臭、两岸杂草丛生,夏天甚至连窗户都不敢打开,如今却已变身为城市景观带,成了他们晨练、晚间散步的好去处。北十里长沟东支的巨大变化,正是栖霞区铁腕治水,守护母亲河的真实写照。
壮士断腕决心,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栖霞是传统的矿产与化工企业集聚区,辖区内各类企业云集,解决了很多的就业。但近年来,为了破解环境问题,栖霞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心中有定力,行动有准绳。据介绍,分类采取“关闭、转产、整治、搬迁”等措施,对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关停,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引导退城入园,近年来累计关停搬迁60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实现了近100家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杜绝了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及长江水源的污染。
同时,栖霞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先后建成各类科创载体500万平方米。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焦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其中新型显示领域集聚产业链企业70余家、产值规模近1500亿元;新能源汽车领域集聚产业链企业100多家,计划培育500亿元的产业规模;人工智能领域已落户相关企业、研发机构270家,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已然形成。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35.6\%增长到2019年的40.4\%,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栖霞区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鲜活的例子便是燕子矶片区。在老南京的印象里,燕子矶地区是城北“老工业集聚区”,不到20平方公里的沿江地区,化工企业众多,烟囱林立、机器轰鸣,城中村棚户区连片,污水横流、脏乱差破。近几年来,市区联动,不断加大对江南小化工整治的组织和指挥力度,对长江岸线2公里范围内环境进行系统治理,持之以恒开展沿江工业布局调整和化工行业整治。目前,燕子矶地区已完成全部404家工业企业的关停搬迁,摘掉了“化工重镇”的帽子,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随着燕子矶滨江商务集聚区、万象天地、招商花园城等一批区域总部、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创智科技园、智慧电气城、文化旅游古镇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推进,一个宜居宜业的滨江燕子矶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整治长江三乱,美丽岸线还给市民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一段时间以来,长江岸线乱占、乱建、乱排问题严重,砂厂、码头、违法违建企业、“三无”船舶等成为长江岸线的伤疤。
近几年,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栖霞区紧盯问题整改,大力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对违法违规占用长江岸线行为进行坚决打击。长江栖霞段原有的150家非法砂场、8家船厂、12家码头、203艘“三无”船舶,已完成整治取缔;16项长江“三乱”任务已全部整治完毕;45项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已完成43项,剩余两项也将在本月底前全部完成。
剔除了伤疤,如何恢复绿色岸线,是绕不过的必答题。栖霞区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对企业关停搬迁后的退役场地进行整治、修复,全力打造连贯的绿色生态界面。近三年,全区累计新增沿江造林2080亩,复绿2060亩,修复湿地210亩。
犹记得,今年的樱花季,幕燕滨江带628亩樱花观赏区一经对外开放,便成为网红打卡地。曾经被开山采石、“伤痕累累”的幕府山已成为南京主城四大结构性绿地之一和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幕燕滨江风光带成为反映燕子矶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特色环境的大江风貌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新去处。
不得不提的还有长江第三大岛八卦洲。近两年,为进一步提升洲岛环境质量,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要求,八卦洲全力推进长江岸线整治,累计恢复长江生态岸线7.12公里,全岛生态岸线占比已达93.5\%。同时,持续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并入选全国“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完成八卦洲洲头公园退耕还湿工作,最大程度发挥湿地公园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八卦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正在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0年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五年,《纲要》为长江岸线整治效果的长效保持、长江岸线的长远开发和利用指明了方向。栖霞区将全面贯彻党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把长江南京段建成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的要求,强化使命担当,答好时代答卷,持续巩固岸线治理成果,在长江大保护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贡献栖霞力量!
文章来源:南京晨报
- 上一篇:岸线保护 还江于民还绿于民
- 下一篇:江苏南京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