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不仅是水质 ——江北新区焦洼河整治侧记
发布日期:2019-11-05 浏览次数:725
“以前那水臭得啊,送给我浇菜我都嫌,现在不仅不臭了,环境好看,也能放心浇。”李大叔家的自留地离焦洼河最近,大概只有20米,地里种了些日常蔬菜,从嫌弃到自家用,焦洼河变化的不仅仅是水质,更带给周边百姓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江北新区水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焦洼河所在的大厂街道和平社区,是涉农区域。不少居民家里的自留地,就是一家“口粮”所在,通过水环境整治,昔日的黑臭河,如今水清岸绿,周边居民齐齐点赞,给大家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更给沿河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直面问题,污染源众多
焦洼河并不长,起点位于姚姜线,自西向东自流汇入马汊河,现状河道全长1.26千米,宽度3至6米,汇水面积113.7公顷。但其上游300米为湛庄社区,有一800米支流周边为唐国寺组、唐国寺社区,常住居民400余户,中游300米为上云陈拆迁地块,下游600米为姚庄拆迁地块。
“污染源众多、整治难度相当大。”江北新区水升办相关负责人用这样一句话评价整治前的焦洼河。因其汇水区范围内棚户区地处非建成区,污水管网不健全,居民生活污水直接下河;上游有部分田地,掺杂化肥的田间污水也会渗入河道;周边小作坊、家禽、家畜饲养和旱厕污水也常流入河中,种种原因致使焦洼河河水浑浊,呈灰绿色,还散发出阵阵臭味。
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也“点名”焦洼河。焦洼河河道整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必须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综合整治,一招接一招
5月初,江北新区启动焦洼河河道整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整治措施:
深化内源治理。针对河道底泥淤积的问题,焦洼河全线范围进行了两次清淤,共清淤泥2100方,处理污水3000余吨,有效提升了河道自净能力。同时在河底铺设了180吨石子,用于加强水体过滤能力。
开展环境大扫除。焦洼河河道周边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河道两侧建筑垃圾成堆,还有紧贴河岸的菜地、旱厕披棚及猪圈。为此,街道及社区共出动挖机90余台次,清运建筑垃圾300余车,清除河道沿线全部杂草,铲除河道周边3米内菜地3600平方米,拆除各类旱厕披棚37座,新铺设草坪5000平方米,河道两侧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打造湿地景观。在原有的拆迁工地内开挖水面2.7万平方米、土方3.46万方、种植各类苗木1146株、草皮1.5万平方米、麦冬石蒜8800平方米、水生植物4700平方米,进一步净化自然水质。
落实雨污分流。针对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直排下河问题,新区对湛庄、唐国寺社区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截污管道6600米,将周边四个村组280户居民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收集装置,并增设1000T/D一体化点源处理装置,保证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做到晴天污水不下河。
一招接一招,一拳又一拳,河道治理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站在岸边,看着澄清的河水,周边居民不愿走了:“闻着不臭了,看着景色也好看,整治好后,住着舒服多了。希望能长效保持住。”
河长治水,管护要长效
经过整治,焦洼河水质及周边整体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善,初步显现出“河水清、两岸绿”的成效。但要实现长制久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江北新区水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长效治理管护,江北新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考虑到焦洼河周边居民整体环境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在居民区实施环境整治,集中收集垃圾,建设公共厕所,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减少生活源污水排放;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配备专职管养人员,每天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处置影响水环境的不良行为,将河道整治进行到底。
“河道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我们居民也要爱护河道。”民间河长沈健每天都会巡一次河,有时候看到有居民向河中倾倒垃圾和废水,就立马化身宣传员,普及河道整治和保护知识。“这几个月我是看着焦洼河一天天干净起来的。”
社区河长陈建龙按照定员、定岗、定责的巡河原则,每天也会巡一遍河道,查看河流水质、做好工程记录和上报工作,时间上和民间河长岔开,最大化提升巡查覆盖面。
市水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社会各方努力,当前,南京水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治水是一场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接下来,各板块还要牢固树立“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高效治水”思想,进一步加大区域水环境整治力度,抓早、抓细、抓常,不断推进河道治理工作向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实实在在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